展览简介
无图片信息!

孙培光书法展

【您是第 位参观者】 当前位置:主页 > 名家展厅 >

 


孙培光,又名培旭(1941.2-),字东昇,斋名集艺轩,出自书香门第,自幼在其先父孙连廷(私垫先生)亲授下,苦读四书五经、古今诗词、研习书法。山东青岛人。工隶、楷、行书,擅榜书飞白书,著名书法艺术家、诗人、国家一级书法师、国家文化传承人物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物。几十年以来,应邀参加世界华人美术大展等国内外书画大展赛40余次,荣获金、银奖、一等奖等30余次。
 
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院、中国历史博物馆、中国国家博物馆、钓鱼台国宾馆、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、北大文化中心和日本、韩国、加拿大、巴西、美国、法国等国首都展出,孙培光已参与出版四十余部大型典籍。2014年出版了国家文化传承人物孙培光第33期,2014年12月与范曾大师合著《中华国粹·翰墨至尊》书画卷。书法作品四次通过文化部资质认证,可在国内外销售、推广。
 
孙培光自幼喜爱书法,行书注重内在气质的自由张扬,端庄肃穆而气韵生动,气势奔放而章法考究线条饱满而疏密有致,刚柔并济而参差唯美,个性鲜明而充满时代锋芒,同时各种技法运用期熟、左右源,显现了一位书法名家极为丰厚的艺术学养和功力”(摘自《国家文化传承人》)。被评为中国紫光阁国礼中心特供书法艺术家。孙培光先生二十多年来探索飞白书体,成就斐然。创作飞白的艺术感言是:境静如冰,心静如泓。笔走龙蛇,翰扫千军。万毫齐发,飞流直下。若隐若现,丝丝露白。点如坠石,画如枯藤。折如垂柳撇如飞龙。捺如轻舟,竖如老松。沉鱼落雁如诗如画。承古开今,以意赋形。绵薄之力弘扬文明。文化强国,中华复兴。其飞白体作品笔精墨妙,自成一家,受到业界、收藏家、企业家和全国人民的喜爱。十八幅作品已被“APEC中华艺术博物馆”、中华航天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、(海外馆美国旧金山)、巴西美术馆、中国紫光阁国礼中心、韩国碑林园、十九大公益展组委会秘书处、焦裕禄纪念馆、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公益展组委会等艺术机构收藏。汉朝蔡邕创“飞白书体”孙培光被评为“飞白书体”传承带头人。“飞白书体”的研究创作填补了“该体”晚唐断代后千余年的空白。2017年由中国炎黄文化集团出版了诗:李肇星;书:孙培光画:范曾;印:韩天衡,国粹珍藏版巨著诗书画印。2017年12月,在青岛举办了孙培光首届飞白书体书法作品展。2018年4月由青岛市北苑书画院举办了董汉泉,张承吉孙培光(飞白书体)、杨奎春“四老”书画展2018年8月,中国现代文学出版社出版了《羲之文库》艺术丛书孙培光书法作品集(由中国书画导报黄金亮社长、总编辑题写书名并作序)。2018年12月,由中国国家书画网,中国国际文人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一线书法家孙培光专辑。2018年12月全国40位书画艺术家由中国炎黄集团特别出版《新时代大艺术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。

 

方正浑厚,沉着自然
——孙培光书法艺术管窥
 
黄金亮(《中国书画导报》社长、总编辑)
 
 
习书必从楷书入,然而从楷书出却不是易事。世人皆钟情于“颜楷”之用笔浑厚强劲,结构沉着,方中见圆。“颜楷”结构方正,点画横细竖粗,一旦入帖,想写出独特风格却不容易。北宋黄庭坚有云:“怀素草工瘦,而长史草工肥,瘦硬易作,肥劲难得也。”孙培光先生正是如此以批判的眼光去临习古人法书,其行楷书师法古人却不拘泥于古,谦逊而不迷信,多年来临池不辍,孜孜不倦。

孙培光笔下的行楷书以颜体的“方正”为形,以“浑厚”为魂,以“沉着”为性,以“自然”为情。用笔刚毅果断,线条顿挫雄强,其书作中常常出现的枯笔,给人“内气充盈”之感,激情外露。正如清代书家梁同书说“气须从熟中来,有气则自有势,大小、长短、欹正,随笔所至,自然贯注成一片段。”

东晋卫夫人《笔阵图》云:“善笔力者多骨,不善笔力者多肉;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,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;多力丰筋者圣,无力无筋者病。”枯笔是书法艺术常用的表现手法,常用于草书中,而用于行楷书者甚少。但孙培光先生反其道而行之,增强了行楷书的表现力,使之变浑厚为苍劲,更具厚重之感。

在用笔上,孙培光深悟守拙之道,简化了点画的动势和使转变化,使结字变内敛为外放,直抒胸臆。元代赵孟頫说“书法以用笔为上,而结字亦须用工。盖结字因时相传,用笔千古不易。”可见用笔并非纸上谈兵,自古以来,每个书法家的用笔皆有特色,除非是一味师古泥古者。

书法之用笔不易,需穷一生之力参味其中变幻。这本作品集总结了孙培光先生近年来的累累硕果,但也仅仅是他创作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。
作品欣赏